2011年7月27日星期三

現在就是滯脹

2011年7月27日

陳大為
現在就是滯脹

問:能簡單說可影響往後市況的因素嗎?

答:可見的主要是兩個:頂着底部的是各國政府於三至六個月內供應的貨幣;壓着頂部的是經濟缺乏亮點。

問:如此而已?

答:如此而已。

問:有沒有什麼有可能漏計的因素?

答:一定有,我既不是神也沒有水晶球。再說,我看得出來的就說不上漏計;如果我漏計的,又如何說得出來?一笑。

不過,有數點雖然以現時的經濟數據和市場反應中尚未有所反映,但是卻宜存在心中並加以留意。

1) 動力:

a) 政府出現人事變動並訂出足以掃除以往的破敗及錯誤並活化社會的政策,帶來經濟復蘇。

b) 科技出現突破,足以改變生活方式,引起新的投資,帶來新的行業鏈和創造大量就業,因而帶來經濟復蘇。

c) 地緣政治的改變令到原本經常帶來不安和短視的因素消失;令政府和投資者都重新專注本土問題。

d) 新興國家中較發達者如中國能成功轉型成為消費和生產並重的社會;而較落後者如印度、越南、甚至非洲諸國則替代中國的地位,為全球經濟帶來活力。

e) 政府和央行能作出在不影響經濟復蘇卻能令商品和燃油價格大幅回落的措施。

2) 阻力:

a) 政府和央行,無論因力有不逮還是有利益問題,只是繼續以債還債和供應貨幣的慣用手法去面對問題。

b) 政府和央行,鑑於通脹太嚴重,採取大舉加息和其他收緊措施,嚴重者可能做過頭。

c) 貿易戰。表面上貿易戰或能帶來本土就業,但是這只能令資源運用效率減低,導致物價/物資供應脫節,最終同樣令問題惡化。

d) 地緣政治不穩加劇政府開支及令石油和原材料供應緊張,既影響投資信心又抬高原材料價格,加劇通脹。

e) 中國政府因國際壓力和通脹壓力,於短時間內大舉開放資本賬,並大幅加大人民幣國際流通規模。

f) 因政權移交(例如美國2012年總統大選和中國2013年中常委交班)帶來的財富和政策轉移及其動盪。

g) 各種因環境遭破壞並純自然因素帶來的天災。

問:你幾乎都大包圍,什麼因素都講,其實對前景沒有很實在的估計。

答:簡單說,現在就是滯脹環境──經濟增長緩慢而追不上通脹。這裏可以從三點看出:

一是黃金和瑞士法郎的價格節節上升。前者人人皆知,並且在各種環境影響下仍屢創歷史新高。後者意義更重要:瑞士法郎一向是比較穩健的貨幣,也是最近十年左右才不再以約40%瑞士央行資產等值的黃金作為法定儲備,但現時仍有約等值20%的黃金支持,因此瑞士法郎素來不是炒作之選。可是到2011年,連瑞郎都受追捧,至今兌美元增值已有12%強,這明顯是對法幣信心不足的效應。

二是自2011年始,石油價格開始橫行甚至有所滑落。與其說是IEA所為,倒不如說是經濟活動減弱所致;事關無法在公開期貨市場炒賣的鐵礦石在餅仔會控制下,其價格也開始下調。

三是土地和房產價格的兩極化。房產是少數主要價值來自無法外判亦無法入口的商品,而物理上亦無法「出口」的產業,其表現可以反映地區的盛衰。在消費力追不上房價,成交縮減的地區,顯示經濟追不上通脹(如中港);在貨幣供應高但消費力和房價疲弱的地區,顯示流動性無法解決經濟長期軟弱問題(如美歐)。兩者均是滯脹的表現。

滯脹往後走,一般都會面對相當時間的經濟收縮,直至有足夠的積極因素讓市場參與者重新集中在追求增長而不是分散風險又對抗通脹。如果長期欠缺足夠的積極因素,則在時間值的損耗下,流動性陷阱將愈趨嚴重,並令投資者更加保守,市場因之而更悶。悶市倒過來也可影響收入和實質消費。

問:那麼總結來說你都係淡淡地啦,大淡友!

答:不然,總結說短期很大機會是在近六個月的頂和底中間橫行。頂部受制於經濟被通脹侵蝕;底部被央行「大海無量」式的貨幣供應支持,至於長期的變化難以預料。不過,請記着真實回報是扣除通脹後的回報,增長10%再被通脹打九折的話,其實是縮減了1%。

(筆者下周放假休息,將於8月9日再和大家討論)

dtwchan@yahoo.c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