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30日星期一

羅家聰:影響本港住宅樓價的真正因素

網誌分類:樓市 |
網誌日期:2010-09-24 02:01

羅家聰:影響本港住宅樓價的真正因素

 (2009-03-06 12:14:48)
标签:

杂谈

分类: 投资研究
自九十年代中起,文獻裏頭出現了各式各樣的香港樓市模型,有time series模型、有stock-flow模型,有optimisation模型等。然而,砌過模型者都知道,模型愈靚愈假,意謂模型愈重理論基礎,套上數據時往往愈不能反映現實。

找出樓價周期上落主因

但另一邊廂,data-mining所得模型雖然看似現實,但卻容易包含一些假關係,或數據間的關係未必具學理意義。是故,砌模型往往要於「有解但假」與「無解但真」之間掙扎,是門藝術,對錯難分。
一般而言,學界多會着重模型的解釋性(前者),市場則多會關注真實性(後者)。本文嘗試中間落墨,從香港樓市供求的周期變化去找關係,旨在找出影響樓價周期上落的重要因素。
再次重申,不應以對錯二分法去看這些關係(或模型);當中只有好不好(有否理論基礎)與真不真(有否數據支持)的程度之別。由於本文焦點是樓市的周期上落,故所用的供求數據須屬穩定類型,若長升長有則以變幅計算,去除長遠趨勢。
本港樓市供應數據有四:落成量、施工量(即獲批施工,俗稱「開工紙」)、空置率及賣地量。樓市需求則麻煩一點,因需求是看不見的;算得到的成交量未必是需求,因為市場可以是供過於求或供不應求。

利率分貸息及存息

若不做全民普查(還要假設人人講真話),是沒可能知道真正需求的。故我們只可估計一些需求「因素」,然後再判斷這些因素的重要程度。需求因素有:經濟增長、通脹、失業率、人口增長、結婚升幅、利率升幅及收入升幅。負擔比率隨收入而升降,有所重複,故略;且此數對樓價意義不大,之前的拙作已贅。
所用數據全為官方統計,載於各期《香港統計月刊》。季度樓價升幅始自1981年,而除失業率外,其餘數據皆可追溯至更遠,故數據期由該年開始至2008年底,且全部數據化作季度,例如將月度指數取季度平均後算變幅,及將(半)年度數據向內線性延伸(Interpolation)。
賣地數字極之波動,幾十年間,最少的季度為零,最多可達五十多萬平方米,放進模型沒有好結果,加上賣地對樓價的影響應不及其他供應因素直接,故略。施工數字2004年改變計法,接不下去,故止於該年。
利率分貸息及存息兩類,分析時兩類並用,但最終發現貸息較佳,故用最優惠利率。收入亦分工資及薪金兩類,分析時也是並用,但結果顯示工資較佳。貸息及工資同分名義、實質,兩類並用。
認清領先及滯後指標
鑒於本文着眼於樓市周期,故認清領先及滯後指標相當重要,於是乎第一步乃找出各數據與樓價升幅的先後關係。【圖一】的相關系數可見,通脹、名義工資升幅滯後於樓價升幅,分別慢四季及三季;實質按息及失業率慢兩季,落成量慢一季。羅家聰:影響本港住宅樓價的真正因素
經濟增長、空置率及施工量快樓價升幅一季,名義按息及人口增長同快三季,而結婚升幅則快四季。固然,利率、失業率及樓市供應理論上應與樓價升幅成反比,故算這些相關系數時加進負號。
然而,這僅是第一步而已,接着還要逐一審視各因素與樓價升幅的具體關係。
落成量、施工量與逆向的樓價升幅,理論上走勢應該一致。【圖二】所見,前兩者數據充斥雜音,與後者的關係不太明顯。【圖三】從另一角度審視三者間的關係:要是落成或施工量與樓價升幅成反比,這些數點理應集中形成反比之象。
羅家聰:影響本港住宅樓價的真正因素
儘管這兩對關係的數點所「fit出來」之最佳直線皆向下傾斜,但其系數(分別為-0.0002及-0.0003)數值甚小,加上反映系數可信度的 p 值大於0.05,即未能符合一般以95%為可信度的慣例,因此,從統計角度來說,不能說落成或施工量與樓價升幅呈顯著關係;簡言之即是無關。
留意空置率及失業率
【圖四】換上空置率及失業率,顯然易見,與逆向樓價升幅的走勢脗合得多。而從【圖五】空置率或失業率與樓價升幅的關係可見,兩個 p 值極小,即兩對關係的可信度極高。
羅家聰:影響本港住宅樓價的真正因素
羅家聰:影響本港住宅樓價的真正因素
但即使兩對關係皆可信,樓價升幅與失業率的R 卻較與空置率的大,反映前對關係比後對密切,這從失業率的數點較聚集成一直線、而空置率的則較分散就可見一斑。不過,有「前因」才有「後果」,失業率怎能解釋對上一季的樓價變化呢?這點稍後再談。
【圖六】再換上經濟增長及通脹,驟看兩者與樓價升幅的關係不相伯仲。正因肉眼能力有限,故需統計分析。從【圖七】可見,樓價升幅與增長及通脹皆呈極可信的關係(因 p 值極小),但與通脹的關係略較密切(因R2 較大),亦略較敏感(因斜率較大)。
羅家聰:影響本港住宅樓價的真正因素
羅家聰:影響本港住宅樓價的真正因素
不過,通脹與前述的失業率一樣,本屬滯後數據,於解釋樓價上似有倒果為因之嫌。
【圖八】換上了人口及結婚因素來對比樓價,全以升幅計算。肉眼所見,結婚升幅明顯與樓價較為貼切,這亦符合【圖九】的統計結果,儘管人口因素看似對樓價影響較大(因斜率較大),但其關係的可信及密切度皆不及結婚(因 p 值較大及R2 較小)。
羅家聰:影響本港住宅樓價的真正因素
 實質利率較樓價升幅慢兩季
上述練習做了幾次,再換上利率及收入數據應不必詳解了。【圖十、十一】可見,儘管樓價升幅與實質利率關係的可信度、密切度皆較與名義利率為好,但實質利率卻較樓價升幅慢兩季,因果次序有問題。而從【圖十二、十三】則見,雖然樓價升幅與名義工資升幅關係顯著,但與實質工資卻幾乎無關( p 值大、R2 近零,故圖一將之略去)。
羅家聰:影響本港住宅樓價的真正因素羅家聰:影響本港住宅樓價的真正因素羅家聰:影響本港住宅樓價的真正因素羅家聰:影響本港住宅樓價的真正因素
逐個因素對樓價的影響看過了,再看它們一併的影響。個別不呈統計顯著的因素,與其他因素放在一起去解釋樓價時,效應只會進一步攤薄,故只考慮剛述的顯著因素。
另重溫圖一,通脹、名義工資升幅、實質按息及失業率這四項,全屬就業或價格數據,文獻上已有很強的理論及實證基礎指是滯後因素,即使呈統計顯著,亦不應放進模型。撇除不顯著或滯後因素,剩下便是空置率、經濟增長、人口升幅、結婚升幅及名義按息。
除了這五項樓市的供求因素外(空置率是供應因素,其餘四項為需求因素),樓價本身還有動量(Momentum)因素,即所謂「升開會升、跌開會跌」。從其自我迴歸(Autoregressive)系數得知,對上兩季的樓價升幅皆顯著地解釋本季樓價升幅,但對上三季或以上的則不顯著了。
將對上兩季的樓價升幅與剛述的五項因素一併解釋今季樓價升幅時,結婚升幅最不顯著( p 值為0.90)。去之再做,人口增長變得最不顯著( p 值為0.75)。再去之再做,今次輪到名義按息不顯著了,儘管不算很不顯著( p 值為0.11)。
將名義按息也剔除後,剩下的因素都顯著了,詳見【表】。檢視過迴歸餘項後,發現沒有特定模式,可信模型應沒遺漏什麼重要因素;另外,系數的正負號符合預期,即樓價升幅與空置率成反比、與經濟增長則成正比,可信模型應沒大錯。利率不顯著,再一次印證了刊於去年1月底《商報》題為〈樓價靠經濟,息口無關係〉的拙作。
羅家聰:影響本港住宅樓價的真正因素
樓價展望如何?結論十分清楚:最具影響力的是對上一、兩的季樓價升幅。是故,「見好唱好,見淡唱淡」,雖屬「騎牆」,但統計上說不失為可靠之法。硬要以供求因素解釋,則是空置率及經濟增長的角力,大家不妨細想兩者的前景,然後自行下結論。
順帶一提,雖然理論上未必有關,但樓市成交及恒指皆領先樓價一、兩季。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