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8日星期二

掛羊頭賣狗肉的QE3


2012年9月18日

掛羊頭賣狗肉的QE3

美國聯儲局出了一個名不副實的QE3,名副其實的購買資產計劃。原因是這趟的資產膨脹,發生在MBS,即所謂無了期每月購買400億美元的MBS。
嘩!400億美元,好多錢呀!而且無了期,勁呀!股市大牛,樓市更牛!執輸行頭,慘過敗家。
等等,請冷靜一下:
1. 買的是MBS,又不是香港股票和樓,除卻短暫興奮外,跟你我有什麼關係?
2. 每個月400億美元,意思真小哉!美國政府每周拍賣短債都起碼約600億美元、長債每月也有1400億美元。聯儲局一般包銷約四成計,亦有1520億美元。以上是非常保守的財政下計算,以最近兩三年計,則每月約2675億美元左右(尚未包含MBS,ABS及其他資產),每月增加400億美元,實在算不了什麼。
3. 就算以MBS計,QE1和QE2的時期,最厲害的一次,一周買入1670億美元的MBS;「水皮」點的一次,剛剛就是每個月400億美元;平均每個月都有買入650億美元的MBS。
4. 至於所謂無了期,語言藝術也。原文沒有提過「無限期購買」,只是沒有提出明確日期和上限。但是,原文清楚講明目的:改善失業同時卻又防範通脹失控。沒有日期和上限,只不過提供靈活性;開始和停止都毋須再交代。所謂增加透明度,就是那麼一回事。
5. 最後,別忘了,如果同月聯儲局賣了400億美元國債,剛好打和。此事在QE和OT的「休息期」時有發生,沒什麼大不了。
日日食鮑魚會不會厭
有3個問題更值得思考:
1. 為什麼只「大買」MBS,國債卻只談「扭曲」?而且只「扭曲」到本年年底?
2. 買MBS和救活勞動市場有什麼關係?
3. 日日食鮑魚,會不會厭?月月買MBS,會不會悶?
簡單講,聯儲局是「巧婦難為無米炊」。離國債上限只差1000億美元、短期浮息按揭的斷供沒有改善,致使各存貸銀行、房利美和房貸美尚有大量黑洞擴張,而市場又不斷要求聯儲局注資,「勉為其難」地利用信息威力,弄了個掛羊頭賣狗肉的QE3,查實只不過延續扭曲操作和標靶治療,規模實際上遠沒有「你想」中大。
更簡單說:QE3,是心理戰術。聯儲局的「願景」:眾市民和機構一聽到「QE3到」,就「大使」起來,無論日用品、奢侈品、金融產品和房產都消費個樂此不疲。誠如此,則房產復興、建築大旺、消費大振。建築好、建築工人好;建築工人好、消費好;消費好、美國經濟好;美國經濟好、全世界都好(咦,何以「熟口熟面」……)。
問題是:市民和機構可不是看政策消費,而是看荷包內有多少錢、物價多少和銀行肯給多少信貸來消費的。美國自2009年至今年6月,QE1、QE2、和OT1、OT2齊出,CPI累計增長7.91%,年化每年複式增長2.2%;而GDP只有年化每年複式增長1.98%。市民的荷包的確上漲了,可惜物價更高,點大買特買?!
中高檔市場續萎縮
滯脹繼續下,中高檔市場只能繼續萎縮,依賴廉宜資本高槓桿生意如銀行和房地產在預期息差繼續收窄和通脹蠶食利率回報下也不會好過。
講起中高檔消費的困難,除前文曾經介紹過的中外公司,最近還有如已發盈警的Burberry和表面上仍然賺錢的I.T.(999)。Burberry的問題,觀察一下中國遊客的消費模式:最緊要係人人皆知的「尊貴名牌」,質量如何不甚了了。如此一來,為求催谷業績,公司只着重用媒體、大招牌、名模名星等宣傳,加上價格為貴而貴,製造尊貴形象,而把質量扔在一邊。如此一來,真正對質量有要求的顧客會捨Burberry而去;中國遊客一旦「另覓更尊貴新歡」,Burberry還剩下什麼?
I.T.而言,簡單觀察一下其財務報告,有以下可疑之處:如
1. 銷售在2010/11年和2011/12年度分別上升約28%和50%,但是其庫存卻分別上升了87%和68%,遠超其銷售上升的水平,顯示庫存上升,銷售的增長未如理想。
2. 毛利率在2010/11和2011/12年度分別是63.9%和61.2%,下跌了2.7個百分點。無論是因為滯銷減價,還是單純的來貨價格上升。其貨品是買家市場,而且定價能力下跌已是事實。也就是說,其品牌價值不過爾爾,而且下跌中。
3. 其綜合現金流量表的投資活動現金流中,有一筆「向共同控制實體提供股東貸款」。細目不明。
其實I.T.的定位,是以年輕人中的有一定消費力的潮人為主,而並非普通市民或者講求名牌的人士。潮人的口味變換極快,忠誠度不高,難以期望他們能長期為I.T.店帶來穩定的生意。而潮服亦不適合一般人上班或平日逛街便服之用。再說潮服不便宜,在滯脹環境下,有誰願意用過千元買一件質地普通剪裁不宜普通人日用的服裝?
至於國內遊客,買廉宜貨固然不光顧;買貴價名牌又嫌I.T.賣的牌子太普通,均沒有興趣。觀乎其在銅鑼灣的店舖,人流不多,尤其操普通話的國內遊客亦不常見,亦簡單驗證此想法。
不過,對投資者而言,聯儲局和其他央行這種以為用增加貨幣就可以增加信貸,推動經濟增長的態度,也帶來了中長期機會。當然就是黃金。
看看金價:黃金兌美元1772.01、兌歐羅1356.69、英鎊1093.71、澳元1356.69、瑞士法郎1628.52、日圓138018,和一個月前相比,分別上升了10.25%、 3.89%、 6.84%、9.48%、5.19%,和8.43%。
咦,睇睇下,不論公布了泵錢的歐羅和美元,還是沒有泵錢兼坊間所謂的「商品貨幣」澳元,對着黃金,都齊齊跌watt,何解?
債即是錢 錢即是債
因為重點不在於某個別的措施;而是在於法幣系統本身的「原罪」:債即是錢,錢即是債(玄!)。而當社會發展至去槓桿化,尤其是在怕清算爛資產的後遺症,而採取印更多銀紙填氹,而非壯士斷臂的話,則債產生的錢愈來愈少,而需要的債卻愈來愈多,終至大眾對債錢的信心不斷減弱,並突顯了黃金作為替代貨幣的角色(儘管以今日的經濟活動量,回復金本位不現實,對經濟也帶來混亂)。
技術上看,黃金已一枝箭衝過幾個阻力位,直達1772.7美元,由期金的未平倉合約量看,遲入者聚頂,恐怕177X水平已是短期頂部,「窮寇莫追」,等候回落至兩個量度幅度後約1670美元再買未遲。